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李冰 熊悦
影视IP的火爆正为银行提供“金融+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2025年春节档电影迎来开门红,文化消费持续火热。截至记者发稿,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了96亿元(含预售)。目前,这部影片已开启全球上映“出海”征程,并持续向百亿元票房冲击。
这部影片不仅成为大众争相讨论的热点,也成了购物、用餐、出游等多种消费行为的催化剂。为抓住这部现象级影片带来的观影热潮,多家商业银行推出观影支付优惠活动,提升市场活力。
此外,记者通过查询注意到,银行业在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方面,早有布局且实践丰富。更有商业银行曾被知名影业公司称为“金融领域里的‘电影人’”。银行业与影视业有望联袂实现更多的“精彩同台”。
银行为影视IP消费“添柴”
记者通过查询猫眼App看到,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哪吒2》IMAX影厅(包括2D和3D)的票价在50元至150元不等。为助力消费者实惠观影,政府观影补贴、院线购票优惠、第三方购票平台购票活动,以及商业银行及信用卡支付优惠轮番“上线”。
其中,商业银行的相关营销活动花样繁多,参与银行既有国有大行,也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
例如,工商银行客户在微信猫眼小程序、猫眼App购票,微信绑定工商银行借记、贷记卡在活动渠道内支付可享受满25元最高立减12.5元,活动时间为2月28日前每日10:00起。
农业银行持卡人在美团购票时,通过美团支付使用农行信用卡购买电影/话剧/音乐剧门票,单笔可享满100元减10元或满500元减60元优惠。此外,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与沃美影城合作,推出信用卡8元购买电影票活动。江苏银行则在“江苏银行App—天天直播间”推出转发直播链接送“哪吒之魔童闹海正版手办”的活动吸引流量,直播内容包括向零售客户介绍如何选好理财、基金、保险、贷款等金融产品等。
“之前我在普通影厅已经看过这部影片,这次二刷想看视觉体验更好的IMAX 2D场次。IMAX影厅的票价相对更高,大概在80元至100元之间,用了猫眼App上的政府观影补贴加上工商银行的支付随机减后,57元就拿下了电影票,性价比较高。”一位观看《哪吒2》的消费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银行可以深化IP营销打造消费场景闭环。”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看来,银行借助热门IP的流量效应,推出联名信用卡、积分兑换观影权益、购票优惠等活动,直接绑定消费场景,既提升用户黏性,又刺激信用卡使用。未来可进一步与IP方合作开发衍生品支付优惠,如联名潮玩、手办的分期免息服务,形成“观影—消费—金融”的生态闭环。
银行赋能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连着经济发展,也连着社会民生。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在《哪吒2》票房不断刷新纪录之际,银行推出的支付优惠等活动为影片票房“添柴”,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捕捉和灵活应对。
事实上,金融与银幕的梦幻联动早有先例,更是远远不止于支付优惠。
例如,去年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十年,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将提供3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重点支持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业企业资金需求及其所属经营实体的融资需求。
城商行也在积极布局“文化+金融”领域。打造“文化金融”名片的北京银行,聚焦影视细分赛道头部企业,推出“剧影e贷”电影电视专属打分卡产品,额度最高3亿元。同《哪吒2》一样在中国电影票房榜有一席之地的《战狼Ⅱ》(2017年上映)幕后的部分出品方、保底发行方也曾获得北京银行的金融支持。上海银行“文化+金融”的经验也是颇为丰富,据了解,上海银行曾为《繁花》《猎冰》《不眠之夜》《时光之旅》等一批主流影视剧及舞台剧提供金融支持,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数字化创新等,护航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我国在扩大居民服务消费上具有较大潜力。金融机构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服务居民扩大消费,推动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为此,需要银行业直接为影视文化产业提供融资等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支付结算等服务,更好畅通影视文化产业的供求循环。
金融服务仍有创新空间
电影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创新的金融服务。然而,金融机构支持影视剧等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少“难点堵点”有待探索突破。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风险把控难,电影产业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对影视企业的授信较为谨慎;二是行业信息不透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适配度有限;三是知识产权评估难。目前,银行的影视金融产品仍以传统贷款为主。虽然电影IP具有长期商业价值,但其估值复杂,变现周期长,银行赋能文化产业需创新风控模型。
那么,银行业究竟应如何抓住文化影视行业的爆款IP,推动相关业务发展?
多位受访者认为,在为电影产业链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时,银行需跳出传统风控框架,构建“IP价值评估模型”、关注票房收益权质押等创新金融工具。
叶银丹进一步表示,影视IP的高商业价值可作为融资担保,银行可推出新型信贷产品,缓解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题。银行可针对爆款IP开发版权收益权质押贷款,基于票房或衍生品收入预期设计灵活还款方案,降低制作方资金压力。二是拓展产业链金融服务。银行可覆盖电影产业链的上下游,从制作、发行到衍生品开发提供全链条支持。此外,可探索与电商平台合作,为IP衍生品销售提供供应链金融支持。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精准触达用户。例如,针对年轻观众推出“电影+餐饮”联名优惠券,提升用户活跃度。
在银行业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文化产业方面,叶银丹建议,一是建立专业化的影视金融服务体系。银行可设立专门的文化金融部门,培养具备影视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对电影行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提供定制化影视金融服务。二是推动票房收益权融资及IP证券化。银行可基于大数据、AI预测技术,分析电影市场前景,推出票房收益权融资、票房保理、IP证券化等产品。三是构建文化金融专属风控体系。四是参与文化产业基金,推动国产电影国际化。例如,银行可为国内电影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宣传提供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五是加强数字人民币与文化产业融合。如探索“数字人民币购票优惠”“数字钱包绑定影城会员”等模式,提高交易便捷度,同时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文化产业的普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